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,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,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,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

<menu id="cs2ms"><acronym id="cs2ms"></acronym></menu>
  • <center id="cs2ms"><dd id="cs2ms"></dd></center>
  • 您好,歡迎光臨!
    加入收藏設為首頁請您留言
    您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> 新郵圖稿資料 >> 背景資料 >> 《紅樓夢》系列郵票規(guī)劃背景介紹

    《紅樓夢》系列郵票規(guī)劃背景介紹

    2014-06-20 09:15:27 來源:中國郵政 瀏覽:13263

   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,在數千年的發(fā)展中,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就。單清朝文學家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,就征服了千萬人。自古有“閑談不說《紅樓夢》,讀盡《詩》、《書》也枉然”一說,以顯其盛。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,《紅樓夢》多次被搬上影視劇作品,而其作為國家名片,第一次出現在中國郵票上,則是在1981年11月。該套票由著名畫家劉旦宅繪制,郵政部門用12+1的規(guī)格表現了紅樓夢的金陵十二釵的人物形象。此后,中國郵政陸續(xù)發(fā)行了《牡丹亭》、《西廂記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聊齋志異》、《儒林外史》等古典文學郵票,深受集郵愛好者歡迎。

    隨著2015年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日臨近,集郵愛好者對繼續(xù)發(fā)行《紅樓夢》郵票的呼吁也越來越強烈,郵票發(fā)行部門多次找專家論證,和集郵愛好者座談,并決定于2014年6月21日,重新發(fā)行《中國古典文學名著——紅樓夢》系列郵票第一組,這次發(fā)行,距離《紅樓夢——金陵十二釵》發(fā)行已經有足足32年。

    有了《紅樓夢——金陵十二釵》的成功高點,這次發(fā)行的新系列郵票如何設計?讓發(fā)行部門心生壓力,當然也帶來了動力。在選擇設計者時,首先進入發(fā)行部門視野的集郵門戶網,還是劉旦宅,他設計的《紅樓夢——金陵十二釵》是八十年代最為經典的郵票設計之一。然而,劉旦宅先生已經在2011年仙逝,享年80歲。人生如白馬過駒,令人不勝唏噓。為了搞好圖稿征集工作,郵票發(fā)行部門多次征求紅學專家意見,約談曾經繪制過紅樓夢畫稿的畫家,找來故宮博物院、旅順博物館的資料進行比對,最終選定郵票由著名國畫家戴敦邦設計。

    2014年3月,國內各個集郵網上開始刊登由戴敦邦設計的郵票圖稿,郵票采用40×54的大票幅,這個票幅,上一次出現在中國郵票上,還是1998年發(fā)行的《三國演義》第五組上。因為萬國郵聯規(guī)定郵票最大不能超過50毫米,以后發(fā)行的最大票幅,50×34毫米。郵票發(fā)行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說:“選用這個票幅,一是為了和以往發(fā)行的四大名著保持一致,二是不斷有集郵愛好者呼吁,中國郵票,應該保持中國特色,大票幅,有利于展現《紅樓夢》人物形象,能滿足集郵愛好者的欣賞需求!

    同樣因為集郵愛好者呼吁而改變的,還有《紅樓夢》的設計。郵票編輯部門原來的郵票圖稿,有個藍色的古典邊框,能使郵票有一種古色古香,充滿文化感。然而,郵票圖稿公布后,郵票發(fā)行部門接到了不少集郵愛好者來電,他們大都覺得,戴敦邦先生的繪畫氣魄宏大,筆墨雄健豪放,形象生動傳神,生活氣息濃郁,畫風雅俗共賞。濃縮成小小郵票后,其豪放的筆墨,整個畫面顯得充實飽滿,如果再加上藍色邊框集郵門戶網轉載,會使郵票顯得擁擠,沒有留白。“我們非常重視集郵愛好者的意見,為了更好的表現紅樓夢,我們按照集郵愛好者反饋的信息,要求編輯部門重新修改。”郵票發(fā)行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說。6月1日,最新出版的《集郵》雜志,刊登了修改后正式發(fā)行的郵票圖稿。修改后的圖稿,去掉了藍色邊框,留白更多,使得各枚郵票既統(tǒng)一,又增強了跳躍感。

    《紅樓夢》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作,八十回之后,自成書之始,歷代都有人補續(xù)。《紅樓夢》的缺陷如同“維納斯”——無論如何接續(xù),都覺得不甚完美。然而,《紅樓夢》在中國郵票上的再次出現,則讓這部殘缺之作,從郵票設計的角度,塑造出不同了鮮活的紅樓人物形象,這些形象有靈有肉,個個豐滿,為人們認識《紅樓夢》,提供了最好的“文化寶鑒”。

    相關文章
    下圖:請手機掃本站微店商城二維碼,登陸后收藏,隨時隨地訂購原地封和全新郵品

    ·集郵門戶網讀者服務部·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

    贊助商鏈接
    本站聯系方式 - 本站介紹 - 添加微信 - 管理團隊 - 領導題詞 - 留言答疑 - 怎樣投稿 - 每月調查 - 申請鏈接 - 常見問題 - 管理辦法

    . . . . . . .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