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圖:七大偉人紀念幣全部使用“誕辰”,與中央保持一致。
集郵門戶網(wǎng)編者按 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幣發(fā)行,又再次掀開了“誕辰”還是“誕生”的大討論、錯幣和正確幣的大討論。編者認為這種反復的討論沒有意義、浪費時間,兩者用詞都是可以的,誕辰只是對故去偉人尊重的一種寫法而已,不必上綱上線。中央人物紀念活動和臺灣孫中山等紀念活動,官方紀念活動和文稿全部采用“誕辰”一詞(如中央所有人物紀念大會和人民日報、新華社通稿等均使用誕辰),只有中國郵政的郵票上80年代以來采用“誕生”一詞。誰是誰非,學術界的觀點如下:
【正方】
“誕辰百年”說不通(夏傳壽
早在1993年毛澤東主席誕生100周年時,他就在權威媒體上看到“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00周年”等等字樣。在隨后的若干年中,夏傳壽發(fā)現(xiàn)諸如
之所以認為“誕辰XX年”說法不對,夏傳壽有著自己的理由。“根據(jù)《辭!返茸衷~典解釋,"誕辰"是"生日"的意思,是名詞,后面不能帶補語"XX周年"。
“誕辰百年”應矯正(陸儉明
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在受訪文章中提到,語言學家對于成語詞語沒有“規(guī)定”的權力,只有“圓”的義務,即只有重新分析、解釋的義務。“打掃衛(wèi)生”用法不規(guī)范,但口口相傳沿用至今,語言學家只得退讓,去“說圓”這個新詞語,將其攬入漢語言的新體系中。“但這并不等于放棄強調(diào)漢語規(guī)范化。語言工作者要引導社會語文應用,不要輕言放棄,要死守。實在守不住了,再考慮退讓。
陸儉明認為,“誕辰百年”一說還沒有到“無可救藥”的程度,經(jīng)過社會的努力矯正,還是應該救回來。他認為“誕辰百年”說法不規(guī)范,應該用“百年誕辰”一說。
【反方】
漢語有“從錯”風俗(闞緒良
對于夏傳壽的較真觀點,安徽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闞緒良稱,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東西,只要不影響其傳播效果,沒有歧義,尤其是大家樂于說的語言,我國的語言系統(tǒng)也應該將它兼容并蓄囊括進來。“這方面有很多先例,比如"救火",火需要救嗎?漢語言是較不得真的。”闞緒良認為,用“誕辰百年”稱謂來形容偉人,是恰當?shù)摹?/SPAN>
采訪中,記者還找到了合肥一中語文教師王青。王青告訴記者,中國的語言學上有一種“從錯”風俗,對于一些約定俗稱的東西,只要不影響傳播,沒有歧義,即使是錯誤的,大家還是樂意使用。她舉了個例子,比如“打掃衛(wèi)生”,現(xiàn)在大家都在說,沒人質疑其規(guī)范性。
贊成兩說并存(黃安靖 《咬文嚼字》雜志社執(zhí)行主編)
11月18日上午,記者就此采訪到了《咬文嚼字》雜志的執(zhí)行主編黃安靖。他告訴記者,關于“百年誕辰”和“誕辰百年”的博弈,已經(jīng)是個老話題了,該雜志還曾經(jīng)專門找國內(nèi)專家討論過,并在
·更多新郵速報快訊、短時促銷秒殺、特價大版冊搶購、微信特惠
征訂,請用微信掃以下二維碼關注本站官網(wǎng)微信公眾平臺:
微 信